针灸也能降血糖——南阳医专二附院内三科

发布时间:2025-01-15 09:19:40 来源:二附院  阅读数:0
字号:

图片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改善逐渐升高,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常与高血压、高血脂同时发病。它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有关。其病理改变为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严重失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等。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病变。 
糖尿病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并将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但又因临床上多互见,难以截然区分,所以统称为“三消”或“消渴”。中医学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刺激饮食、房劳、五志、药害等引起湿热或燥热内盛,肺、脾、肾阴亏,布津、受纳、运化、滋阴的功能失常,出现消渴症。
西医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目前随着中医的发展和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医的神奇疗效,不少糖尿病患者会同时选择中医来治疗,通过中医针灸来“逆转”病情。很多人会问针灸真的能治疗糖尿病吗?它又是如何起到疗效的呢?
其实在中医发展史中,针灸治疗糖尿病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备急千金方》中就提出针灸治疗本病的观点。《针灸甲乙经》中首先记载了消渇病的针刺选穴。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报道日渐增多。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不节、禀赋不足、劳欲过度等所引起的燥热内盛。肺、脾、胃、肾阴亏虚使布津受纳、运化、滋润功能失常,从而导致阳消之症。其中脏腑阴亏为本,燥热为标,燥热盛而致阴液愈亏,阴液愈亏则燥热愈盛,日久阴病及阳,致气虚阳衰的消渴阴消之症。消渴虽有常相互影响,导致数个脏腑病变同时出现。肾为阴阳之根,肾虚则易使肺、脾的输布、运化功能受到不利的影响。肾阴虚则虚火内生,灼伤心肺及脾胃,造成阴消;肾阳虚则阴寒内生,形成火不暖土,阴消常发之势。因此,在上、中、下三消的肺、脾、肾三脏中,乃以肾为根本。因此,我们配穴选用了肾俞、太溪、气海、三阴交等穴以调理肾阴肾阳,通过针灸的作用,能改善患者体内的输布、运化等功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针刺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可以明显调节胰岛功能,改善体内代谢状况,使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图片

针刺处方:主穴:列缺(双)、照海(双)、中脘、三阴交(双)。
配穴:肾俞(双)、膈俞(双)、脾俞(双)、肺俞(双)。
功效: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操作方法:列缺穴向肘斜刺1寸,照海穴直刺0.5寸,均施捻转补法1分钟;中脘穴直刺2寸,施呼吸泻法1分钟,针感向全腹放散;三阴交穴直刺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肾俞穴直刺1.5寸,膈俞、脾俞、肺俞向椎体方向斜刺,进针1.5寸,均施捻转补法1分钟,针感向前放散。上穴每日针刺2次,上、下午交替使用。

图片

针灸可以治疗糖尿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适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针灸以后患者会出现胃口没有原先那么亢进、肥胖者的体重较前减轻等情况,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现象。随着这些现象的出现,患者的血糖、血脂相应都会降低。针灸治疗糖尿病适合用于早期糖尿病,或者可以用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人群。对已经胰岛素依赖的严重糖尿病人,还是应该以中西结合治疗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其不适宜使用针灸的糖尿病患者,例如:1.糖尿病孕妇2.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迷时不宜针灸。3.糖尿病合并有皮肤感染、溃疡者不宜针灸。4.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马上针刺。

图片

科室简介

南阳医专二附院  内三科

    内三科是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临床综合学科。科室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理念,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对内分泌、肾脏疾病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疗效显著。科室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现有医护人员14人,拥有由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优秀护理团队组成的专业诊疗队伍,诊疗技术精湛、规范。主要从事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特色治疗。

   科室注重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中医中药特色,研制多种纯中药制剂,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各种肾脏病。

诊疗范围】:1、糖尿病及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各种急慢性肾脏病如: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等;3、痛风、高脂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症的病因筛查等代谢性疾病;4、甲状腺、肾上腺、下丘脑垂体、性腺疾病、生长发育异常、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5、内分泌相关的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因筛查等。

诊疗特色】:1、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2、糖尿病足介入治疗;3、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系统;4、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及规范化诊疗。

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形成一系列疗效稳定成  方,内服外用,并开展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药熏洗、艾灸、中药热奄包、中药塌渍等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科室位置住院部八楼西

诊室位置门诊楼二楼糖尿病诊室

咨询电话0377-83971191 

责任编辑:贺宇